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专业资源 产品展示 政策法规 党群工作 企业文化 访客留言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详细内容
交流:浅谈供给侧结构改革
发表时间:2019/3/25    浏览次数:3549

浅谈供给侧结构改革

一、概念的提出

2015年11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年1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中为心的发展思想,要在智谋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2016年23日,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的“三农”新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要求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来解决农业供给等方面库存、成本、产能和投入等,显著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二、改革实质

供给侧改革是改革政府政策的供给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决定性作用,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规范政府的权力,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则改革,以有形之手拟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从中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为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而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

三、改革重点

1、经济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二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一产业的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行人国为制造人国为制造强国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2、动力结构

供给则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3、经济增长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二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在供给侧理论、供给侧制度、供给侧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一侧,角力另一侧,忽略另一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

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上一条信息:我所参加《2017年中国标签研讨会》
下一条信息:加强政治建设,改变作风,增强担当意识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科技信息网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黄山金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ICP备17020279号-1
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 2017-2020  技术支持:万企互联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郊汉城南路62号    邮编:710077    电话:029-84289836    传真:029-84289852

电子营业执照